刘岱松简介
-
新加坡松艺术基金会创办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博士生;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深圳技术大学国际当代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陶瓷艺术省大师。
-
2017年提出“岱松六序论”——“形式为前,精神为后;西方为左,东方为右;传承为上,创新为下;蕴藉六序,寰得其中”。以形式与精神,西方与东方,传承与创新作为创作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维度,创作者的本我在此六序之间融汇与平衡,力将中国山水的内涵与外延继续向前人所未到的疆域推进。
刘岱松的艺术创作重心在中国山水画,其根基深厚的笔墨功力汲取了中国古典绘画的精髓,重彩设色意在恢复高古的华丽和繁盛,表现方法复杂多变充满了现代性的探索。水墨媒材呈现出具象山水三维立体的空间表现,以及宛若油画般浓郁厚重的视觉效果。她将结构明确、构图讲究的具象山水,逐渐向抽象和半抽象方向推进,在层层解构中对山水进行着重构。抽象作品的背景图像由山水衍化而生,主体又充满了山水,山水成为主体的灵感与能量来源。
表现精神的民族性、创作题材的丰富性、视觉语言的现代性以及作品的灵动和意境得到来自东西方民众的喜爱,收藏群体广布于大中华区、欧洲、北美、中东和东盟国家。作品受邀参加深圳国际艺术博览会、纪念中国建国70周年北京国际水墨邀请展、新加坡国庆美展、深圳技术大学国际当代艺术展、艺术登陆新加坡、新加坡华文媒体集团百年庆典暨秋斋藏画特展“百年光华”、新加坡美国俱乐部个展、新加坡ONE°15游艇会个展。
-
学术研究及出版海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华人艺术大师,如张大千、徐悲鸿、赵无极、朱德群、张荔英、陈文希、钟泗滨等。
参与策划2011年厦门美术馆林学大回顾展并出版《新中两国艺术交流展——传承与开拓》;2015年刘国松亚洲巡展。2015年参与出版《钟泗滨》。
主持策展2015年新加坡当代美术馆陈文希回顾展并出版《陈文希大师精品回顾展作品集》;2016-2019年杨可均亚洲巡展,新加坡当代美术馆暨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并出版《悦情可均》。
论文《艺术资产跨境管理与投资》由全球法律联盟出版于专著《跨境投资与国际合作》,中国法律出版社2019年出版。
论文《一带一路文化艺术资产合作发展分析》获选《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20》出版。
论文《徐悲鸿画作中的南洋特色》2021年获选《中国油画》出版。
编著系列中国古代书画评鉴,2021年起由安徽美术出版社陆续出版,包括北京故宫藏《宋刘松年青绿山水图》、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宋佚名烟岚秋晓图》等。
-
2019-2021年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6项紫砂壶设计外观专利,其中“博士”壶荣获2020年中国陶瓷界最高奖“大地奖”创新与设计银奖,并2021年全国轻工陶瓷行业竞赛省级金奖。“磐石”壶2021年获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直属中国网《中国范儿》专题报道。“转潮”壶获2023年陶瓷紫砂工艺创意设计制作大赛银奖。“太极磐石”壶获2023年中国“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新秀奖”。
-
受邀在重要论坛作专题演讲:
2015年9月上海市暨甘肃省政府、上海艺术博览会联合主办“丝路艺术论坛”。
2016年1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主办“另类资产投资论坛”。
2016年9月首届中国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路文化论坛”。
2017年3月新加坡国立大学,耶鲁大学-国大学院“中国峰会”。
2017年3月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港岛论坛。
2017年8月新加坡管理大学主办东南亚陶瓷学会50周年纪念,主讲“茶道渊远”。
2018年8-9月北京大学艺术学国际博士生论坛。
2018年10月全球法律联盟华盛顿、纽约年会。
2020年11月佳士得艺术学院伦敦、纽约及香港联合主办全球艺术学术论坛。
2020年11月深圳技术大学国际当代艺术展暨论坛。
2023年3月新加坡美术总会国际女性艺术家作品展论坛,主讲“收藏与资产”。
-
《中国日报 亚洲周刊》、新加坡《联合早报》《海峡时报》《Prestige Wealth 财识》《The Peak高峰》《a+》杂志及新加坡传媒集团8频道等中英文媒体就艺术鉴赏、收藏与鉴定作专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