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张大千与陈文希 的“猿”分

——为何此件文希如此重要?

 

此作成于1982 - 1983年间。陈文希在画上的长篇书法, 重引了他1981年在台湾历史博物馆个展时, 张大千两度观展, 并于1982年特意为其题写的诗:

 

文希落笔走千军,

元吉重来识此君。

耳畔陡闻猿啸起,

故山山隔万重云。

 

张大千直接说, 北宋易元吉以来1000年, 文希乃是画猿第一人!

 

大千自1949年去国离乡,旅居海外。他居住于无草无树的都市,天天画浩然无尽的江山,表达他对故国的思念。由此我们想到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下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大千必然非常体会李白的心境,此诗巧妙引用了李白的另一首名诗《早发白帝城》中的典故: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猿居于深山,一般人鲜少有机会听到它们的啼叫,古代文士将猿啼当作天籁,有机会听到甚至是一生中极其幸运的经历,以此作为文人出世的终极精神寄托。“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高猿长啸,空谷传响”, 猿声凄切,也寄托了思乡与离愁。大千在诗中赞叹了文希下笔如有神,腕底有千军之力,也从清幽的猿啸联想到了故乡巴蜀,高峡两岸的灵猿,而故国却是魂牵梦萦中的无限乡愁。文希祖籍广东,同客他乡,想必能体会大千笔下的深意。

 

1956年大千访新加坡,行装甫卸,便联络文希,到府上拜访并参观文希豢养的长臂猿。大千传说是黑猿转世,因此又名“爰”,一生对猿特别有缘分和兴趣。1981年文希在历史博物馆个展时,大千亦邀请文希到摩耶精舍聚宴,共赏大千豢养的三只长臂猿。文希对大千题诗欢欣不置,深感老友一片至爱至诚真挚热情的慰勉。

 

众所周知,文希一般仅在画上简单地签名,“希记”,“文希指墨”,“文希南洋画作”等,鲜少有多于六个字的落款。只有在神来之笔,或老友会面等特别的场合,才会洋洋洒洒一舒胸臆。也因此很多藏家觉得是因为他书法不佳,所以意图藏拙。实则因文希以画为主,认为草率的文字会破坏构图。他的书法上溯唐代草圣怀素,下源清代扬州八怪的黄慎,出之有处。

 

文希完成此得意之作后, 感到确实已臻化境, 故在画上引述此诗, 表达欣慰与得意之情。因此可以说, 此作乃是文希的猿作极品。

 

而且“蜂猴”­—— “封候”题材因极受藏家追捧, 仿作甚多,此前极少见过此题材真迹。出版过的更是凤毛麟角。

 

 

刘岱松

 

东南亚陶瓷学会荣誉监察人

2014年1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