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传承开拓、东西融合 —— 钟泗宾艺术解读

 

钟泗宾1917年生于中国福建厦门,于厦门美专和新华艺专完成专业美术教育,1946年南来在新加坡定居。作为新加坡的第一代先驱画家,他的作品融合了东西方元素,结合南洋各地写生,创作出自己独特的抽象和具象画风。他的创作履历遍及中国、新加坡、欧洲、马来半岛和印尼等地,时间跨度长达半世纪。作品从早期笔触雄浑的油画水彩,到60年代初描绘南洋甘榜生活的半抽象水墨,到英国时期的抽象表现,到归国后结合抽象表现与南洋景物的半抽象风景,到70年代的金属浮雕多媒材创作,到76年以后瘦长四肢,面目清秀的峇厘人物,到80年的新态水墨,其间采用亚麻布、草席、各式纸本、瓷砖、瓷盘、厚油、薄油、水彩、水墨、木板、玻璃、金属等多样媒材制作的架上绘画和彩绘、雕塑,风格广泛形式众多。本文谨结合笔者所收藏的若干件钟泗宾精品,分析其在某些特定阶段的风格与表现。

 

1952年,钟泗宾与陈文希、刘抗、陈宗瑞同赴峇里岛写生,写下了东南亚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在此次历史性的旅程中,艺术家们深切体验当地的风土文化习俗,在视觉上受到与中土风格迥异的地貌和环境冲击,思想上开放接受丰富的直观体验和灵感激荡,表现上发展出南洋特色手法呈现其装饰性和仪式性的民族风情。此行对于南洋美专校长林学大倡导之南洋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为新加坡艺术淬炼出一套全新的美学风格。

 

1959年,钟泗宾赴东马婆罗洲写生记游,留下了一批在当地捕捉到的人物风景素描创作,描述大雅族和克耶族部落生活,从家庭里的男女老幼,休闲劳作,到配带夸张头饰和耳环的特定人物。这些海外游踪成为后来他的创作灵感和原始素材。在此后20年的创作中,他曾经反复琢磨这些起初的印象,将素描上的人物场景搬上纸张、画布和多媒材,利用不同材质的特性重新创作,产生一素材、多媒材的系列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摄影在钟泗宾创作生涯里是往往被艺术史学家和批评家所忽略的一种重要工具。钟泗宾不仅是一个画家,而且也是一位狂热的摄影师,在以镜头记录以外,他更多的是以景框选取素材、主题和构图。这不由让我们想起他的重要赞助人,国泰机构的老板陆运涛先生,他酷爱摄影,并开拓了家族的电影事业。当我们在欣赏钟泗宾画作时,会发现很多宛若照片式取景的情境,在画面上以镜头感联结各部位主题,形成有多层次深度的画面。

 

以“马来男孩” (图1)这件作品为例,此件纸本彩墨成于1965年,画中沿用了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三层景深,形成丰富的景深构图。近景处的马来男孩,与远景中的母亲孩子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结,羊是非常温和的动物,正在画面中间温柔地传递了这种联结。男孩在外,女人们在屋檐下,象征家庭的责任和分工。近处男孩的面容刻画,与远处人物脸部的留白形成虚实对比。作为画家非常青睐的一件作品和其经典构图,10年后(1975年)钟泗宾以此为蓝本创作了另一件油画作品(图2),并出版在1983年的画集《Soo Pieng》 中。

1961年末到1963年间,钟泗宾得到陆运涛赞助赴英伦并游历欧洲。1963年4月在距今已逾90年历史的伦敦著名画廊 Redfern Gallery 成功举办个展,反应热烈;同年10月 Redfern 画廊举办赵无极个展,如今此段历史重新被梳理,彰显钟泗宾在艺术史的地位仍远被低估。

 

钟泗宾在英国时期1962-1963年间作品完全抽象,所要表现出的内容,个人以为是对城镇的风景描绘。其取景是以一种非常东方式思维习惯出发,融合东西方绘画元素加以贯通,在画面中呈现出和谐的氛围。以“红色城市” (图3)为例,此作完成于1963-1964年间,一轮红日高挂在画面的中上空间,笼罩在城市的上方,隐约可见其中的房屋和尖塔,以线和面构成的都市渐渐隐退于周围的墨色。画面上半部是 William Turner (1789 – 1862) 式的光影效果,呈现西方气质;而下半部是东方骨髓里的笔墨精神,黑墨书写的线条与黄色、橙红色块钩划出密集的都市生活区,若隐若现的墨色将天空房屋和树木环境巧妙糅合成为一体,而钟泗宾招牌的钴蓝色以其“一点”与红日呼应,其冷色在占据构图大半的暖色中形成点睛之笔。可见画家对东方之本的灵魂与西方技巧之表现挥洒自如、得心应手。

钟泗宾在1970-1975年间,有着异常澎湃的创作激情,他不满足于画布纸张颜料和笔这些传统的媒材,而对多种非传统媒材产生极大兴趣,并进行广泛尝试,使用木板、铜铁铝各样金属、染色玻璃、砂石等制作出他的“金属浮雕”系列作品。钟泗宾在其早期创作生涯中,特别是在游历欧洲的经历里,汲取到野兽派和立体派精神,特别受到立体派大师 George Braque (1882 – 1963) 启发。

 

Braque 初属野兽派,从分析式的立体主义走向复合式立体主义,在法国近代画坛享有崇高评价。立体主义抽掉人的社会属性,把人当作一般物体来描绘。它源于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即原始风格和分析科学,从探究多面积的物质结构出发,打破传统的体积概念,根据科学和现代思想的发展,创造出全新的造型语言,从而承前启后,开启现代艺术之演变。Braque 之立体主义作品融合智慧与情趣,构建精巧造型,并赋予丰富肌理,其表现特色体现出节度、秩序、调和与创新之激情。钟泗宾的“金属浮雕”系列恰恰表现出了Braque式的构图、肌理、创意与热忱。

 

Braque一直对质感的多样性很用心。“色彩与其他素材的相互关系,在颜料的处理上处处显现,特别用心的是作品取材时,已就素材的物质性加以考虑。简言之,就是远离了理想及传统的画法,渐渐地追求事物的表现。”(瓦利埃的采访)。

 

1970年作品“禅意”(图4)是一件非常成功的金属浮雕作品,画家以两块木板作基底,底层涂成深灰色,与上层的板之间留出一圈空隙,空隙处充分利用了底层板的原色和木质材料的肌理。与基底的深灰色呼应的金属片在上层的土黄色木板上,被切割和排布出椭圆形、矩形、三角和梯形。金属条被弯曲成几条圆度不等的弧线,将画面区隔成数个空间;或弯曲后再拉直,在中下部形成狭长的平衡线。在被区隔的空间里以红铜片和近似铁钉的构件堆积或留白。仍然是画家招牌的蓝色出现在视觉的中心点,成为点睛之笔。在作品中,色彩、形状、构成与素材被巧妙地组合混搭,互为倚辅。44年的时光在各式材质的表面形成一层并不均匀的风化,成为艺术品与时间偕同进取的最好诠释。

随着新加坡由亚洲金融中心向财富管理中心的转变,日益受世界的瞩目。2015 年正值新加坡建国50周年国庆,国家画廊新馆也将落成开幕,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广新加坡,从经济向文化中心的演进。新加坡艺术也受到区域乃至世界各地的菁英关注。财富和眼力是艺术收藏的两大基石。艺术鉴赏眼光的提升以及众多新晋藏家的加入,未来的十数年或可见到亚洲抽象表现和半抽象作品广行其道,超越传统推陈出新,成为艺术领域新的增长。钟泗宾作为新加坡第一代先驱中的代表人物,将作为亚洲为数不多的优秀抽象表现画家而吸引更多的目光。

 

2014年12月于新加坡伯恒书院

 

 

bottom of page